近日,廣東省惠州市人民政府印發《惠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(2021-2025年)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,《規劃》提出要合理開發建筑用石料,劃定了8個砂石集中開采區,砂石年開采總量不低于3000萬方,機制砂開采總量不低于975萬方。保障建筑用石料資源有效供給,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。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和“凈礦”出讓。至2025年,預計全市礦業總產值達到60億元。
《規劃》強調,推進砂石資源規?;_采、基地化建設、規?;a,建設一批大型礦山企業,構建供需平衡、綠色環保、可持續發展、優質高效的建筑用石料開發格局。新建礦山必須按照綠色礦山標準建設,正式投產一年后須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。確保到2023年底,全市持證在采礦山綠色礦山建設達標率達到100%。
《規劃》明確了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。鼓勵國有涉礦企業進駐,適度開發建筑石料及水泥用配料資源,充分發揮博羅縣、龍門縣毗鄰廣州市、東莞市的優勢,拓寬建筑原材料供應服務半徑,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。海洋發展區以海洋資源保護為主,禁止勘查開采海砂資源?;葜菔休爡^內試點推行大中型建筑用石料開采加工基地,原則上一個集中開采區塊允許設置多個采礦權,總生產規模不得小于100萬方/年。
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。規劃期內,劃定開采規劃區99個,面積92.45平方千米;劃定建筑用石料開采規劃備選區22個,面積14.4平方千米。發揮國有礦業企業經驗優勢,加快推進惠東縣雞籠山、博羅縣神山、龍門縣葛埔等大型現代化綠色石場投產;依靠區位優勢及現有運輸網絡,著手推動惠東縣平海寨頭、博羅縣石陂坑等礦山開發利用,合理確定其開采范圍和開采量,有序建設一批大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,實現規?;?、集約化開發。積極推進砂石資源替代利用,支持通過公開拍賣方式利用土地平整采挖的建筑石料資源,鼓勵利用廢石生產機制砂石。
推進礦山結構調整、優化礦業產業結構。通過“淘汰一批、整合一批、修復一批、新建一批”的方式,引導小型礦山整合開發,支持企業做強做大,鼓勵礦山重組兼并,形成以大型礦業集團為主體的礦產資源開發格局。促進大中型礦山建設,實現礦產資源規?;?、集約化開發利用。推進建筑用石料資源的骨料、機制砂精細加工,著力培育建筑材料裝配式基地,鼓勵開發生產特種水泥。
鼓勵建筑用石料礦山有價資源綜合回收利用。堅持綠色化、高值化、集約化開發,對建筑用石料礦山覆蓋層或圍巖中具有經濟價值部分實施整體評估、整體掛牌、整體出讓,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率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積極引導,在符合生態環境保護及相關政策的前提下,支持在采礦山對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,鼓勵社會企業參與非在采礦山或閉坑(停采)礦山固體廢棄物的循環綜合利用。
嚴格規劃準入管理。新建礦山嚴格落實生產規模、服務年限須與資源儲量相匹配的要求,禁止大礦小開、一礦多開。新建礦山生產規模須符合最低開采規模準入要求。建筑用石料開采規模不低于30萬方/年,水泥用石灰巖開采規模不低于100萬噸/年。建筑用石料開采企業應具備大型化、規?;?、規范化、機械化、集約化等特點。
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管理。穩步推行“凈礦”出讓,保障礦業權人權益。有序投放礦業權,保障砂石資源供應。結合省政府對惠州市提出的建筑石料產能要求,各縣(區)細化落實總量指標及產能任務,合理使用采石場指標,按年度總量平衡原則,對因資源耗竭或政策性關閉采石場而退出的產能,及時新設置采礦權予以增補。
規范工程建設場地砂石管理,多途徑保障砂石資源供應。探索研究建設工程項目砂石資源管理辦法,規范工程建設項目和執法罰沒砂石土管理,保護有限砂石資源,多途徑保障惠州市建筑石料供應渠道。
綠色礦山建設。對已建成的綠色礦山,開展綠色礦山“回頭看”,實行綠色礦山名錄動態化管理。對達不到綠色礦山標準的要重新納入待建綠色礦山臺賬,限期整改。對處于綠色礦山建設中的在采礦山,加快完成綠色礦山建設。對新建礦山,落實其責任義務。正式投產一年后須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。建筑用石料礦山應當采取先進工藝和無塵化綠色開采技術,嚴格執行綠色礦山建設標準。
展望2035年,重要礦產資源進一步增長,礦產資源持續保障能力不斷增強;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與結構全面優化,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達到省內領先水平;綠色礦山建設邁入國內先進行列,全面建成綠色礦業格局。礦業權審批登記制度趨于健全化,礦產資源監管基本實現精細化、自動化。
編輯:周若萱
---轉載請注明“文章轉自:砂石骨料網”